色彩风格

曾都区人民检察院2023年工作报告

【字号:    】        时间:2025-08-15      

 随州市曾都区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

 

2023年工作回顾

2023年,曾都区检察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,以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、检察为民为主线,以强化法律监督、维护法治、坚守公正为导向,以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为引领,全面履行检察职能,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。一年来,11个集体和个人受到市级以上表彰,7个案例被评为全省典型案例,并荣获全省检察机关先进基层检察院。

一、围绕中心,坚持与服务大局同频共振,在护航经济社会发展中体现检察担当

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。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办理各类刑事案件1404件,批准逮捕302人,提起公诉678人。起诉非法集资、电信网络诈骗等危害金融安全犯罪案件105人,挽回经济损失4186万余元。

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。依法打击合同诈骗、职务侵占等侵犯企业合法权益犯罪行为,起诉9人,为企业挽回损失294万余元。建立完善“四个机制”,推动涉市场主体案件社会调查和影响、风险研判先行区创建走深走实,形成示范效应。

积极助力流域综合治理。紧紧围绕流域水安全、生态环境安全等事关民生福祉的突出问题,推行“专业化监督+恢复性司法+社会化治理”生态检察工作模式。重点惩治破坏流域环境资源刑事犯罪,起诉非法采砂、非法捕捞、滥伐林木等犯罪22件26人。依托“河湖长+检察长”“林长+检察长”机制,进一步增强与行政机关的协同联动,形成生态环境保护合力。

协同推进清廉曾都建设。加强与监察机关工作衔接,实现职务犯罪案件提前介入全覆盖,审查起诉各类职务犯罪案件6件6人,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。

二、坚守初心,坚持与司法为民同心奋进,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彰显检察温度

聚焦人民群众急难愁盼。聚焦生活环境,督促相关部门清理建筑垃圾、生活垃圾200余吨,清理排入堰塘、沟渠养殖废水、粪污30余吨。聚焦居住安全,开展电动车违规占用消防通道及“飞线充电”等消防安全问题进行集中整治,推动移除拉线充电设备135处,升级改造集中停放和充电场所280个。聚焦特殊群体,,开展无障碍设施专项监督行动,增设无障碍引导标识20余处、无障碍通道10余处,切实保障其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权利

主动融入区域社会治理。坚持治罪与治理并重,以“检察之治”助力“社会之治”,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5份,采纳和回复率100%。针对特种行业作业安全制发检察建议2份,督促相关部门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隐患专项排查整治,消除安全隐患135处。在全市率先建立何店镇、洛阳镇两个重点乡镇检察联系点,主动延伸法律监督触角,打通服务基层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用心用情化解矛盾纠纷。首创“检司联动”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法,在诉前介入行政争议调处,就地高效解决矛盾,被省委政法委评为湖北省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先进典型。常态化抓实“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”,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197件次,答复率100%,院领导带头接访23次。召开公开听证411件次,把公开听证“搬”进乡村、社区、企业,实现“办理一案、治理一片”效果。

倾心呵护未成年人成长。坚决斩断伸向未成年人的犯罪黑手,起诉侵害未成年人犯罪案件55人。严格落实教育、感化、挽救方针,结合司法办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73次,发出督促监护令18份。联合妇联、团委等相关部门开展“法治进校园”宣讲活动17场次,覆盖一万余人。建立全省首家未成年人一站式取证、心理咨询辅导、家庭教育指导“三合一”保护中心,形成多方力量参与的保护模式。

    三、秉持匠心,坚持与强化监督同向发力,在维护公平正义中践行检察使命

持续深化实质化监督办案,做优刑事检察。深入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,该严则严,当宽则宽,对自愿认罪认罚、积极赔偿被害方经济损失的轻刑案件,不批捕160人,不起诉152人,最大限度减少、转化社会对立面,修复社会关系。强化侦查活动监督,推动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实质化运转,提前介入侦查活动31件次,监督立案19件、撤案7件,纠正漏捕39人,纠正漏诉11人,发出书面纠正违法通知84件次。加强刑事审判监督,纠正实体不公和程序不当,提出刑事抗诉3件,纠正审判活动违法3件。积极开展刑事执行专项检察活动,办理各类案件28件。检察长带队开展社区矫正交叉巡回检察,对社区矫正交付执行、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管理等情况进行全面核查,有效防控社区矫正对象脱管、漏管风险,提升社区矫正监管质效。

持续强化精准式监督,做强民事检察。立案办理各类民事检察案件15件,制发检察建议12,监督意见采纳率100%。不断做强民事审判活动违法监督,依法纠正审判程序、再审审查程序、破产程序违法问题3件。积极探索民事支持起诉工作,为18名农民工、妇女等弱势群体提供法律咨询协助收集证据,维护合法权益。

持续践行“穿透式”理念,做实行政检察。立案办理各类行政监督案件17件,发出检察建议15,监督意见采纳率100%。强化与其他检察业务融合发展,发现旧货流通领域行政监管“缺位”情况,督促相关部门堵塞行业监管漏洞,助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

持续落实高质量要求,做好公益诉讼检察。立案办理各类公益诉讼案件58件,制发检察建议27。联合市场监管部门规范餐饮行业“扫码点餐”服务,集中约谈餐饮商家及提供扫码点餐小程序第三方公司42家,发放关于规范使用“扫码点餐”倡议书130余份。针对耕地“非农化”“非粮化”问题提起行政公益诉讼,督促修复非法占用农用地13.21亩,严守耕地保护红线。加强“益心为公”检察云平台建设,邀请34名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民主党派成员担任公益志愿者,形成人民监督和检察监督合力。

四、永葆恒心,坚持与强基固本同步推进,在锻造过硬队伍中夯实检察根基

坚持党建引领,抓牢政治建检。深刻把握“两个确立”,自觉践行“两个维护”,增强“四个意识”,坚定“四个自信”,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检察工作全过程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,借助“司法理念故事分享”“案例研讨”“检律辩论赛”等活动,丰富“以政治说办案、讲工作”形式,开展说讲活动8场次,推动政治建设与业务建设深度融合。通过检察长讲党课、联合主题党日、红色教育基地现场研学等方式,把学思践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履职实践,提振干警精神状态和干事创业热情。

优化管理质效,突出科技兴检。罪犯交付执行和刑事“挂案”两个法律监督模型荣获全省大数据法律监督优秀模型奖。充分利用检察业绩考评体系,提拔7名政治素质高、业务能力强的青年干警作为中层干部,择优选拔3名检察官作为检察委员会委员。

注重素能提升,聚焦人才强检。探索建立“青蓝工程·师徒结对”机制。打破部门和岗位界限,分批次将初任检察官、青年检察官助理和新入职干警纳入培养范围,以“轮岗交流”“跟班学习”为路径,培养“能写、会说、善做”复合型人才

狠抓纪律作风,全面从严治检。抓实日常督查、检务督察对主观消沉、“躺平”思想突出的干警进行谈话批评,必要时进行岗位调整,促进作风转变。持续落实防止干预司法“三个规定”,检察人员主动记录报告有关重大事项22项,“逢过问必记录”成为常态

 

2024年工作安排

一是忠诚履职担当,以更高站位服务发展大局;

二是守护美好生活,以更实举措践行司法为民;

三是坚持创新驱动,以更好质效加强法律监督;

四是加强自身建设,以更严要求锻造检察铁军。